而由于名字与这位奥涅金相似,叶甫盖尼就更加看重这两部作品,并且自认对这两部作品有着还算不错的理解。
于是叶甫盖尼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位初出茅庐的评论家,他此前从未写过类似的东西,而且如果是写这两部作品的话,或许我写的并不会比他差!”
只不过这里的“多余人”又是什么意思?
因为这两位主人公的理想不够坚定,行为上又有颇多不妥之处吗?
随着的深入,叶甫盖尼的这些疑问很快就随着那些冷静的论述,似乎并无态度的深刻洞察以及直指人物核心的结论,一一得到了解答。
几乎是目瞪口呆的,叶甫盖尼看着一副崭新且完整的图景在自己眼前一点一点展开,关于这两部作品的评论非常多,但以“多余人”这个角度并且又令人不由自主地信服,这真的是第一次!
不过问题也很快就来了,按照这篇文章的描述,多余人是哪一个群体难道还用猜吗?只是这里的多余人究竟是一种谴责亦或者是一种鼓励?而倘若真的无法像奥涅金那样挣脱出自己的环境,有着进步思想的贵族青年们又该怎么办?
所有这些问题一股脑儿地涌上来,让叶甫盖尼心乱如麻的同时,甚至都已经开始痛苦了起来,由于此刻迫切地需要同一个人交流,他便立刻将手中的杂志递给了旁边那位并不认识的人,并且示意对方快看杂志上的某篇评论文章。
有些问题都不用问,现在在大学生中间,还有比《现代人》更加热门的杂志了吗?
叶甫盖尼这么做了之后,坐在他旁边的那位青年似乎是愣了一下,但犹豫过后,他还是将杂志接了过来,只是他并未细看那篇文章具体的内容,只是简单地翻了翻,便将杂志给放了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