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最近的话,为了赶上一个热度不小的新闻,吉拉丹也是真的专门抽出时间去一位俄国作者用法语写成的,这种事放在以前他只会觉得自己是疯了,但是真的读过了之后,吉拉丹颇为意外地发现这篇似乎真的很不错。

        当然,不错归不错,但这一点都不妨碍吉拉丹根据这篇编造出了一则《一串假项链竟让一位美貌少妇付出十年》的假新闻,并且在有关这篇的论战中反复横跳,一会儿说什么“俄国作家的水平已全面超越法国作家!”,一会儿又赶忙发出声明,这篇实在是烂,俄国作家的作品就像英国佬一般低劣。

        是,工作是工作,这种行为看似左右脑互搏,实则只是尽可能地吸引到观点各异的读者们罢了。

        不得不说的是,最近关于这篇以及这位俄国作家的讨论属实是有些热烈了,除了这篇法语以外,就连他的那些翻译过来的俄国,都引起了很多法国文学界评论家的赞赏。

        即便是在法国的民众们那里,也引起了不小的共鸣和反响,相当一部分民众觉得这篇对于巴黎愈来愈盛的浮华风气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与此同时,主人公坚持还债的品德也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

        至于那些翻译过来的俄国,质量说实话也高的不像话,简直就不像是俄国作家能够写得出来的东西。

        正因如此,据说刊登了这位俄国作家的的几家杂志,它们的销量在最近几期明显增长了不少,与此同时,巴黎的其它杂志和报刊也借着这个机会刊发了不少博人眼球的文章和新闻,可谓是尝到了不少甜头。

        但这件事既然已经发酵了好一段时间,那么事到如今,这股出人意料的风浪其实已经在慢慢平息了,毕竟再怎么说,这是一位外国作家,能够引起巴黎文学界和巴黎人民的好一阵子讨论,就足以让他感到荣幸了。

        至于更多的,难不成他还指望他的文章能在巴黎掀起滔天巨浪、引起所有人的关注不成?这完完全全就是在做梦。

        从来没有一位外国作家能够在巴黎达成这样的成就,更别说还是以野蛮粗鄙闻名的俄国了。

        但不管怎么说,吉拉丹靠着这件事可是写出了不少文章,甚至说在这场风波当中,他的其中一篇文章可谓是引得文学界和广大民众一片哗然,而这篇文章抽象一点来说就是:《仲马直言这几篇他要跪着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