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宽约三丈的河流,自西向东,宛如一条碧绿的玉带,蜿蜒流过兴化坊的南侧。

        河水清澈见底,在晨光下波光粼粼,倒映着两岸新砌的条石驳岸和随风轻曳的依依垂柳。

        河面上,不见任何漂浮的垃圾或油污,记忆中那刺鼻的粪水恶臭更是荡然无存。

        几只不知名的水鸟在河心自在嬉戏,时而扎入水中,叼起银亮的小鱼。

        李显指着河道介绍:“殿下,此乃金水河支流。

        昔日,沿岸私搭乱建严重,粪水、污水直排入河,臭气熏天,蚊蝇滋生,疫病时有发生,实乃坊内一大顽疾。”

        林臻问道:“如何治理?”

        李显详细回禀:“回殿下,治理分四步。其一,拆除所有临河违建,退让十丈,修筑坚固的条石驳岸并设置护栏,确保安全与整洁。

        其二,铺设地下陶管排污总管,连接各安居楼及新建的公厕(均为砖混结构,专人管理),所有生活污水、粪水统一汇入总管,输送至城外新建的大型‘化污池’。

        经沉淀、发酵,残渣制成肥料,清水则引入芦苇湿地进行二次净化,达标后方才排入河道。

        其三,设立‘河长制’,由坊正兼任,每日巡查河道,监督保洁,严禁任何向河中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的行为,违者重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