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筑格物之基。工部、焚雷司、格物院,勘测规划京畿—北疆蒸汽轨道干线,优先铺设帝京—雁门关段。架设帝京—北疆电报干线,连通各州府、边关重镇。于矿冶、漕运、织造、农工诸业,推广蒸汽机械,提升工效。”
“其三,聚格物之财。户部设格物兴国专项库银,内库拨付,国库保障。许商贾、世家入股轨道、电报、工矿诸业,共享其利,共担其险。汇通号牵头,发行格物债券,募民间资本,以补国用。”
“其四,立格物之制。吏部修订《流官考绩条例》,增列格物惠民实绩。刑部制定《格物专利律》,保护发明创造。礼部编纂《格物启蒙》,颁行州县学堂,启民智,开风气。”
林臻话音落下,殿内落针可闻。
新政方略,条条直指核心,气魄宏大,颠覆传统。
其影响之深远,触及之广泛,远超群臣预料。
短暂的沉寂后,殿内如同投入巨石的深潭,骤然沸腾。
“陛下!臣有本奏!”礼部尚书周正须发皆白,手持玉笏,颤巍巍出列,声音苍老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激愤,
“格物之学,奇技淫巧,雕虫小技,向为君子所不齿!今设科取士,广开学堂,动摇科举根本,冲击儒学道统,此乃祸国之源!长此以往,士子弃圣贤书而逐机巧术,纲常废弛,礼崩乐坏,国将不国!”
“周大人此言差矣!”工部尚书李崇立刻出列反驳,声音洪亮,
“北疆雪灾,若无铁龙破冰运粮,电波瞬息通联,十万灾民早已化为枯骨!柔然铁骑,若无焚天雷震慑,早已踏破边关!此乃实打实之功,岂是奇技淫巧四字可蔽之!格物之学,格物致知,强邦富民,正是践行圣道!”
“李尚书!”御史大夫王俭紧随其后,声音尖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