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终归有别,即便是师生亦然,若是丢了分寸,进退失度,那就不体面了,早晚会失去圣心的。”

        卢植说这话时,还特意瞥向了郑玄,显然也是在借此提醒这位“经神”。

        郑玄作为一位儒生,在经学领域的造诣冠绝天下,即便是后世千年,也不会有几人能与郑玄这样的儒生在经学上比肩,但论为臣之道,郑玄还差得远。

        不,即便是堂内的这些个人,都差得远,或者说他们还是不够了解这位太子殿下。

        以他与太子殿下相处的这一年多里对他的了解,这位太子殿下难道真就会为了五千万钱的受禅台,而与向来尊重且来往密切的郑玄而翻脸吗?

        即便太子与郑玄偶有分歧,也不至于恼怒至此,哪怕是为了名声也绝不至于如此如此行事。

        谋同孝文,霸类世宗。

        太子既然如此像孝文皇帝和孝武皇帝,那孝文皇帝做某些事情一定是因为有利可图。

        而孝武皇帝又极其重视实用主义,为了实际的利益而不顾其他弊病,不惜承受任用酷吏带来的名誉损失,只要利大于弊,便在所不惜。

        那么究竟是什么利益值得太子如此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