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难掩激动之色,当即下了马,一边挥着手一边奔了过去,口中高声呼喊道:“伯喈!伯喈!”
玄甲随着步伐发出清脆的响声,董卓阔步如飞地朝着蔡邕奔去,本就壮硕的身形又披着一层厚重的玄甲,就像一头笨重的犀牛冲来似的,好像大地都在震颤。
蔡邕望着那裹挟着腾腾气势冲来的身影,眉梢不自觉地微抽,右手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袖,几欲转身装作不认识这莽夫。
但念及二人情谊,又是在董卓的一众麾下面前,也不好驳了他的面子,蔡邕终究还是展露出一抹浅笑,整了整衣襟,迎上前去,与董卓双手紧紧相握。
董卓站在相对他而言颇为瘦弱的蔡邕,就像是个看见了玩具的大孩子,激动道:“伯喈,不曾想竟是你来迎我!”
说起来,董卓和蔡邕也许的确是有着某种难以言说的缘分。
同为太子党成员,董卓却格外敬佩蔡邕的品行和才学,尤其是对其出神入化的音乐造诣推崇备至。
起初,蔡邕不过将董卓视为附庸风雅的武夫,可碍于对方身为太子心腹,又是朝廷重臣,当董卓派门客持名刺登门约定会面日期时,他也不便推却。
到了约定的会面日期,蔡邕也就顺手用那张被世人传得神乎其神的“焦尾琴”为董卓弹奏了自己所创作的乐曲《蔡氏五弄》,即《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
董卓不是一位音乐家,他甚至都分不清宫商角徵羽五音,但他绝对是一位优秀的听众。
一位合格的听众不需要对乐曲的音律进行点评,只是觉得这些乐曲很好听,好听在哪里他也说不出,但却能给出演奏者好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