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署刘辩就没去了,太尉公杨赐卧病在床,刘焉和崔烈这俩都窝在尚书台,也没有去三公署的必要。
而比邻三公署的九卿署刘辩倒是认认真真地逛了一圈,少府丞陈琳、执金吾丞牵招、大司农丞张纮都是他的故太子府府僚,自然是要多加巡视的。
一进入九卿署,里面的官吏就给刘辩一种风风火火的感觉,匆匆行礼后就离去了,甚至有些无礼了,但刘辩却并不怪罪。
九卿署的年轻人格外多,九卿署衙官吏的平均年龄估摸着较之以往都降低了不少。
刘辩很喜欢任用年轻人为官,初入朝堂的年轻人有着老臣们所没有的热情,心中也还有着中兴大汉的理想。
除了中军的将校和外放的郡守们,光是在京师雒阳的,就有御史中丞张昭、谒者仆射简雍、少府丞陈琳、执金吾丞牵招、大司农丞张纮,还有故太子府的诸多书佐属吏被安插至尚书台和九卿署之中。
而过往在太子府习惯了高速运转的行政效率,自然而然也将习惯带入了朝堂的各个署衙台阁之中。
如今的朝堂虽然也有卢植、刘焉、荀爽、郑玄和蔡邕这些尽心办公的老臣,但更多的朝臣却是有些惰政了,或者说是被官场的风气所影响,逐渐变得陈腐。
虽说在刘辩的搅动和疏通下,这潭死水渐渐活动了起来,但依旧充满了陈腐的气息。
新朝必须有新气象,而诸多年轻的故太子府府僚和书佐属吏就是注入进朝堂的一瓢瓢活水,而这些人又收了许多年轻的属吏,为这座朝堂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