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因为巴蜀特殊的地理优势,即便是天下爆发战乱,无论是春秋战国还是秦末亦或是前汉末年,巴蜀之地都依旧享受着安逸美好的田园生活,仿佛与世隔绝般,俨然便是一片世外桃源。

        过度的安逸和殷饶的家境以及匮乏的战争机会,使得益州兵根本不愿意在战场上拼命,甚至是贪生怕死,这也是那位丞相要以严刑峻法治理巴蜀的原因。

        眼下实在是没有这个时间,不过军队之中尽管益州良家子将作为主力,但朝廷准备借助益州中部和北部诸夷的力量。

        前巴郡太守赵温与板楯蛮的关系颇为和睦,但可惜赵温前些年又是调任又是患病,接替赵温的巴郡郡守又对板楯蛮横征暴敛,故而朝廷和板楯蛮的关系又一次闹僵了,爆发了数次叛乱。

        板楯蛮者,賨人也。

        賨人也就是昔日的巴国人,最初号为“蛇巴人”,以渔猎为生,由于当地自然环境恶劣,物质条件艰苦,蛇巴人形成了勇猛剽悍的民风。

        商朝末年,由于纣王多次征讨蛇巴人,蛇巴人纷纷加入武王的伐纣大军冲锋陷阵。

        由于蛇巴时常充当前锋,作战勇猛,因此周武王将蛇巴一族分封为“巴子国”,即为巴国,后为秦所灭,称賨人。

        秦昭襄王与賨人关系和睦,复其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约定大秦存在一日,賨人便不输租赋。

        后太祖高皇帝分封入蜀,募賨人定三秦,见“巴渝舞”而喜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甚至将巴渝舞引入宫廷,賨人世代臣服于大汉,直到新莽末年天下大乱,即便是世祖光武帝也没有如同太祖高皇帝那般征服了賨人的心,时而归顺时而叛乱,令历代巴郡太守头疼不已。

        因賨人执兵者必持木盾,故朝廷以“板楯蛮”唤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