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制度随着时间推移被腐蚀只是早晚的,永远不要用铸币的事情来考验人心,面对堆积如山的五铢钱,人性中的贪婪只会被无限放大。

        同时钱币模具和陶质钱范也都流传至其他郡国,落入各地世家豪门手中,非法私钱也就开始逐渐流行。

        私铸盛行就会导致劣币泛滥,而劣币泛滥的结果便是经济混乱,五铢钱的购买力大幅下跌。

        但封建王朝对于金融和钱币的理解力和重视度实际上并不高,尤其是封建王朝早期的时候,后汉的天子们不仅没有大力禁绝,反而看着这些民间劣币,表示……

        诶,朕有一个点子!

        没道理民间可以铸造劣币,朕这个天子怎么就不能铸造劣币啊!

        第一个铸造劣币的正是世祖光武帝,减少了五分之一的前汉五铢钱的重量发行建武五铢钱。

        不过相对于王莽发行的国宝金匮直万、国珍金匮直五千、布泉、大泉五十饼钱、货泉饼钱而言,建武五铢钱总算是正经的五铢钱货币了,百姓们也不想再计较那么多,但依旧会将前汉的五铢钱奉为最上等的良币。

        后汉中期,为了应对百年来的凉州羌乱和不时爆发的鲜卑、匈奴、高句丽以及诸多南蛮袭扰,后汉朝廷直接开始正式铸造诸多劣币。

        孝桓皇帝时期,朝廷正式演绎了一番什么叫作“一文钱掰成两半花”,将一枚五铢钱掰成两半,即“对文钱”和“綖环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