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清楚,买回去也没时间研究,它只会是个昂贵的摆设。那种感觉,就像隔着橱窗看一件心仪但知道自己用不上的工具,有点怅然。
后来有一次,他认识的一个喜欢到处撒野的老大哥带他见识了一下自己的电台。
第一次接上天线,通上电。看着那些指示灯亮起,李悠南有点仪式感地戴上耳机。一开机,耳机里“轰”一下灌进来的全是“沙沙沙”的白噪音,响得吓人,像无数细小的碎石在撞击耳膜。
李悠南现在都还记得,当时他在大哥的指导下,深吸口气,开始转那个大旋钮。
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在那片“沙沙”的海洋里搜寻。
就像拨开厚厚的幕布,一个极其清晰、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男声跳了出来:“…风力六级,浪高两米…”是气象台!紧接着,稍微一转,一串又快又急的日语对话;再过去一点,断断续续的西班牙语歌曲片段……那些声音,带着各自的背景杂音和生活气息,就这么毫无预兆地撞进耳朵里,清晰得仿佛说话的人就在隔壁,只是隔着一堵薄墙。
那一刻,李悠南真的被震了一下。
李悠南学计算机,知道信息怎么在光纤里跑,怎么被服务器处理转发。但电台不一样。它太物理了。声音直接变成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从天线扔出去,靠着空气本身、靠着天上那个叫电离层的东西反射、折射,像光线在水里弯曲一样,绕着地球跑。
想象一下战争年代,靠着十几瓦的功率,没有光纤,没有卫星,就能实现全国的通联,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从理论上说,你操作无线电台甚至可以直接和空间站的宇航员对话。
但制约普通人进入这个圈子的,不仅仅是爱好兴趣,更重要的是技术水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