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当初的突厥、柔然、回纥时代,草原人是能造出石砲的。
但是,经过两百多年的黑暗时代,草原上别说制造石砲的工匠了,连“砲”对应的词汇也完全消失。
赵朔赶紧解释,道:“砲,就是抛石车,抛掷石头打击敌人的一种武器。”
说话间,他在地上,画了一个简易的抛石车。
抛石车这玩意,华夏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说文》上有记载:“旌,建大木,置石其上,发其机以拒敌也。”这里的“旌”,就是抛石车的最初名称。后来,才有了“投机”“发石机”“抛石车”“石砲”等称呼。
不过那时候的抛石车非常简陋,只是在杠杆的一端放上石头,另外一端陡然翘起,把石头发射出去。
后来,到了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曹操的麾下能工巧匠对抛石车进行了改进,名曰“霹雳车”。所谓霹雳车,就是给最原始的抛石车安个底盘装四个轮子。
随着三国战争烈度的不断增加,抛石车继续改进。原来的抛石车,是在木头上挖洞形成一个“石巢”,用来装载石弹。这时候,改进成了用绳索绑皮兜,装载石弹,
两晋唐宋时期,抛石车又进步了,原来是一根木头做成的杠杆,后来是三根五根乃至于十几根木头绑在一起形成杠杆。
这时候,抛石车的威力就非常可观了,成为攻守城池最重要的兵器。
话又说回来了,抛石车重要,但是技术难度着实不算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