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唐太宗征高丽时,海路劲卒就是在登州港附近集结。沿途充分利用庙岛群岛和辽东、朝鲜的近海海面航行,便于粮食及淡水的补给,是最为安全可靠的航线。”

        “莱州港也不错,南通吴越、北通幽燕,是‘南海北海之通津’。无论我国日后征伐高丽、扶桑,还是南征宋国,都甚是方便。”

        “而且,莱州港到高丽和扶桑,虽然比登州港要绕一些远路,但以现在的航海技术,更为可靠和安全。”

        “到底如何选择,请王上示下。”

        赵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向张世杰看来,道:“张世杰,你说呢?登州港好,还是莱州港好?”

        张世杰却微微摇头,道:“末将以为,这两个港口都不太好。张千户只是考虑了日后用兵的方便,却没有考虑王上组建水师的主要目的,是彻底将封国各地通过海路联在一起。”

        “既然如此,王上就需要能够远渡重洋的,前所未有的大船。也就是说,需要前所未有的深港。”

        “登州港、莱州港的情况,末将已经调查过了,恐怕并不符合王上的需要。倒是胶州板桥镇的港口,不但冬无酷寒,夏无暑热,而且是天然的深水良港。”

        “一百多年前,板桥镇港口为宋国所有时,是长江以北第一大港。来自高丽、扶桑、大食以及南海诸国的商船频繁停靠,‘少海连樯’‘千帆林立,商贾辐辏’。”

        “只是后来金国兴起,板桥镇港口迅速衰落下去,如今只是做些私港贸易。”

        “从长远来看,末将以为,将板桥镇港口,作为我国的海军基地最为适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