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工的问题呢?皇民村庄好像也没有安置啊。”
朱慈炅又看向郭允厚。
“郭尚书在胶澳考察最重要的事还没说呢。”
郭允厚眼神中对朱慈炅竟然有种莫名崇拜。
“回陛下。青岛口的确可以建大港,胶澳也适合建城,不过那里只有两个渔村,和一个废弃的港口,人口,建材都是很大问题。”
朱慈炅笑了,朕在中国的东海边,先划一个圈,青岛就是大明的深圳,胶澳胶澳,太拗口了。
“毕先生不是担心漕工吗?
曹化淳,成立大明青岛城市建设公司,按上海模式运营。郑芝龙不是也说他想要在上海入股吗?青岛,朕允他了。那里离日本朝鲜更近点,也可以是两京海运的中转。
商会如果有人愿意投资,没赶上上海的,去青岛也一样,皇店司可以带头去那边发展。”
毕自严和郭允厚互相对视一眼,小皇帝真是大手笔啊,可北京苦得很啊。要知道,无论南京、苏州、扬州、上海的城市建设公司都至少是两千万以上的投资。
所谓的南京模式,就是国资全股,苏州模式,是商人合股,扬州模式,则是用政治利益换取投资,而上海模式是国有控股商人入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