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领域,他甚至不允许任何人插手,牢牢控制在内廷。
对于科举,朱慈炅一直以来的想法都是倾向于制度内改良,而不是彻底推翻。为此,他还浪费了许多个日夜,回忆当年义务教育的教材,整理那些枯燥的数理基础知识。
四岁稚童一字一划著书,宫灯下炭笔写秃数匣——此间辛苦,岂是常人能忍受?虽然他有成人的意志,可他的身体依然是个娃娃。
这项工作,他至今都还在继续。甚至把这当成了他一项融汇古今的历史使命,是他朱慈炅重活一世,留给这个民族的财富。
但是今天,他愤怒之下,竟然连科举的根都刨了。
虽然是一时冲动的决定,但也谈不上多后悔。大明朝满目疮痍,遍体脓包,就算自诩后世社会精英的朱慈炅,天子剑在手,他一样不知道该从何处动刀子。
他继位后的所有新政改革其实都不成章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反正他觉得应该如此,不适应再改就是。
不过,当他明确废除科举后,反而像是释放了千钧重担,似乎突然明白了目标。要救大明,必须下猛药了,第一步就是废除科举。
这一步打破了官绅地主垄断,甚至解决了大明士绅优待的顽疾,可以重塑社会关系,这才是真正的改革。
他推出的试举制还需要有考成法的加持,也还需要“天天大计,日日京察”,要与高压反腐密切配合,要加强皇权下乡,要改革官职匹配,要推动全民教育。
这才是系统工程,道阻且长,但他迈出了第一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