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量烙印,或者说……一种新的‘回路’。”杨振宁收回记事板,“具体功能和对你的长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目前看来,它似乎让你对那种混合能量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亲和性,甚至可能具备了微弱的能量感应能力。”

        亲和性?感应?林菲想起在裂孔前,那股能量洪流涌入身体以及能量触手瞬间凝滞的情景。

        “那个样本呢?”她更关心这个。

        杨振宁的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那正是我来找你的原因。采样器捕获的能量样本……非常独特,也极其危险。它内部蕴含的信息超出了我们现有模型的解析能力,常规分析手段几乎无效。它甚至在不断干扰和同化周围的检测设备。”

        她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林菲:“但是,我们发现,当研究人员无法解析时,这份样本……似乎对你体内的能量烙印产生了微弱的共鸣反应。”

        林菲的心猛地一跳。

        “我们需要你配合下一阶段的研究,”杨振宁直接说出了目的,“靠近样本,尝试用你newlyacquired‘感应’去接触它,描述你的感受,任何细微的感知都不能放过。这可能是我们理解那种混合能量、乃至找到控制裂孔方法的关键。”

        第34章:样本低语与价慎砝码

        果然如此。她从一件需要净化的污染源,变成了一件有利用价值的工具。

        “如果我拒绝呢?”林菲试探道。

        “那么你将回到7号隔离室,继续无限期的‘观察’。”杨振宁的语气没有任何变化,“直到我们确认你体内稳定的、不再具有任何潜在风险。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而且……鉴于你现在的独特状态,某些更具侵入性的研究手段可能会被提上日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