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中文 > 历史小说 > 割鹿记 >
        郑氏门阀早已押注河南道,甚至在数月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募兵,只是实则募兵,但明面上不配给军械,只是说招收船工,但其实已经按照水军操练。

        琅琊王氏布局得更早,在裴国公出征扶风郡之前,琅琊王氏已经在金州和商州操控州学,广收门生,那些通过乡贡考试的学生,几乎都已经被琅琊王氏暗中招揽。

        与此同时,他们还控制了大量的铜铁矿,并借“安置流民”之名,在均州、房州设立侨郡,安插宗族子弟为属官,实际掌控户籍与赋税。

        不过这些门阀之中,最倒霉的也是琅琊王氏,因为琅琊王氏布局的重点就在襄州至江陵,他们原本还想控制来自夔州的盐铁,他们估计之前还想等着太子起兵之后刷军功,但谁能想到,之前谁都看不起的太子竟如此凶猛,竟然轻而易举的就占领了江陵,接下来必定很快进攻襄州。

        若是在此之前,哪怕太子闪击江陵成功,琅琊王氏也必定要和太子在襄州一较长短,但现在突然冒出这八千曳落河,朔方和陇右的边军又无法对夔州形成夹击之势,这琅琊王氏就有种焦头烂额的感觉。

        ……

        夜色深沉,江陵城外的临时军帐内,烛火摇曳,映照出太子冷峻的面容。

        帐内炭火微红,驱散了几分秋夜的寒意,却驱不散众人心头的凝重。太子端坐主位,指尖轻叩案几,目光扫过在座的谋士——有白发苍苍的老臣,也有锐气逼人的年轻幕僚,此刻皆沉默不语。案上摊开的舆图被烛光映得泛黄,扬州一带被朱砂圈画得格外刺目。

        此时长安所有的权臣都觉得太子应该志得意满,尤其是琅琊王氏的那些大员们,觉得主动权尽在太子之手,压力应该在他们那边。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太子和他手下的这些幕僚,此时也感到如山般的压力。

        压力来自于绝大多数长安权贵还没有意识到的后起之秀安知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