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明白。”曾同亨完全听懂了陛下的意思,赶忙说道。

        朱翊钧和曾同亨聊了半个多时辰,曾同亨才告退离开。

        大明皇帝在工部尚书离开后,继续批阅着今天的奏疏,少了紧箍咒后,再拿出偷懒神器‘朱翊镠的套章’,批阅奏疏这个活儿,变得简单了起来。

        “翰林院的翰林怎么回事儿?”朱翊钧拿起了一本奏疏,礼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李长春请求致仕。

        李长春不是因为在文华殿上几次站错了立场,胆战心惊要致仕,而是翰林院出了问题,翰林院没人了。

        现在科举之后,新科进士都不参加翰林院的馆选,转而走监当官的升转路线了。

        之前新科进士以考入翰林院为荣,是因为不成翰林,不得入直文渊阁参与机密,就是不能进步到阁臣。

        到了万历年间的大明官场,特别讲出身。

        举人出身,没有什么特别圣眷,最高也就是个县令,海瑞那是极特殊情况。

        第三甲进士出身,大多数都在知府一级兜兜转转,十几年不得升转入朝为官,有个别能到布政使、按察使,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