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甲进士出身,则分为两种,一种是馆选入了翰林院做了庶吉士,这是平步青云之路,另外一种,则是外放做官,这一类大多数都是布政使、按察使,有机会进步,可难如登天,想入阁更是痴心妄想。
而翰林出身则不同,不用去外面做官,只要在京师,慢慢熬一段时间,就能成为内阁学士,参与机密国策。
张居正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地方履职经验,很多地方之事,他都要仔细询问很久。
“还不是申时行给闹的,当初申时行去了松江做巡抚,就把翰林这通天之路彻底给断了。”冯保低声说道。
申时行作为状元郎,作为翰林,按照过去的规矩,他只需要修修书就能直入内阁,但申时行跑去松江府做巡抚,算是和翰林院划清了界限,这也代表着翰林院直接入阁的规矩,被彻底打破了。
无论是谁,都得到地方历练,累积足够的经验,才能入阁,翰林院的特殊地位,荡然无存。
万历年间第一个非翰林出身的阁臣,正是王崇古。
王崇古是嘉靖二十年二甲86名,倒数第四名,他没有馆选成为翰林,先做了刑部主事,外派去了安庆知府,在倭患闹得凶的时候,做了兵备副使,先追随应天巡抚曹邦辅抗倭,在夏港、靖江歼灭倭寇,后随俞大猷多次出海,袭击倭寇巢穴。
万历二年,王崇古刚回京做刑部尚书,后来因为大工鼎建入阁做了次辅,有很长一段时间,王崇古都以避免党争为由,不肯到文渊阁坐班。
非翰林出身的王崇古入了阁,等于被放在了火架上烤,当时张居正赞同让王崇古入阁,也没安好心,就是为了破了阁臣只能从翰林里面选的规矩,更是为了破姑息裙带之弊,拿王崇古当枪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