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能有一成半的大明人,能读的起书,已经是万历维新的伟大胜利了,因为这里面有5%左右的有产者是皇帝创造的有产阶级。
其中的大头是匠户,匠户被分到了有一些生产资料可自足这个阶级。
学识、孰能生巧的经验,在大明被视为个人的固定资产,熟练工匠,被视为有产者。
即便是脱离了官厂,他们在民坊也依旧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的经验依旧能为他们创造足够生活的财富。
按照已经逝世的万士和、王崇古等人的看法,他们看江山社稷,不是看具体某个人,而是以一户为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去考虑问题。
天下田土不太容易明确归属,但读书人的数量,却是作为参考数据,去估算大明的兼并情况,这是王国光在万历元年提出度数旁通的成果之一。
王国光、王崇古、万士和等人认为,有产之家占总户数三成以上,社会才会趋于稳定,有产者占五成以上,才敢说国泰民安。
至于有产者占总户数的七成以上,那就是前所未有、想都不敢想的天衢盛世。
天下人都读得起书,上得起学,简直是疯了之后的呓语。
朱翊钧希望张居正支持自己的决议,虽然朕意已决无人敢反对,但朱翊钧还是希望自己的决议有人支持,最起码帝师元辅,能理解他为何如此决定。
天下困于兼并,万历维新这么多年,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句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