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令钟演上疏,长安县下辖的杜邮亭亭长在被冰雹砸死的麦苗中,剖开麦茬发现了数量远超平常的螟虫幼虫。

        螟灾常发且隐蔽,是累积损失而非蝗虫那般骤然蒙受巨大损失,几乎是不可避免,但有许多品种的螟虫只危害水稻并不危害冬小麦,且不喜食冬小麦,因此对于冬小麦的破坏力有限。

        对于黄河以北地区主要作物是冬小麦而非水稻的大汉而言,螟灾的危害性有限。

        相反蝗灾的危害在于突发且猛烈,危害范围广以及迁移性强,最重要的是蝗灾最喜食的便是冬小麦。

        官府会要求各乡、亭长监督地方百姓,必须在冬季翻耕田地,利用严寒冻死土壤中越冬的虫蛹,而百姓也会自觉铲除杂草:清除田埂,以减少害虫栖息地。

        对于一年多熟的地方,官府也会要求百姓强制休耕一段时间,不许百姓偷偷轮种豆类或者粟米。

        这并非单纯是顾虑到土壤肥力问题,更是能破坏了蝗虫和螟虫卵及幼虫成长环境,能杀死大量的害虫幼体,并且许多种植水田的地区还会要求百姓排水翻耕,利用太阳的暴晒杀死虫卵。

        不过螟虫终归是难以根除的,只能减小损失。

        刘辩让人将长安令钟演的奏疏送到大司农府,由大司农府思考对策,并告诫各郡国警惕螟虫,尤其是种植水稻的荆州、扬州,青徐东部以及益州等地,要求各郡郡守派官吏下乡巡视,告诫百姓螟虫之事。

        毕竟此刻北方种植冬小麦的地区基本上不是在刈麦便是等待刈麦,最迟五月初便可完成刈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