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即便是爆发螟灾,也不至于让大多数勤劳百姓沦落到吃不上饭的地步。

        大汉的运气也的确不错,仅有三辅部分地区的螟虫破坏了不少尚未成熟的冬小麦麦秆,遭受的损失很小。

        但是六月上旬的时候,三辅地区许多位于水网密布之处种植水稻的区域却发现了数量庞大的螟虫。

        然而刘辩对于清除这些害虫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在农药发明之前,只有通过家禽捕捉和人力捕捉这两种手段,而大汉的家禽普及率还是比较高的,水田里也饲养了鸭。

        作为非三牲的家禽,实际上价格很亲民,反而是各类禽蛋价格比肉贵得多。

        但即便是在家禽捕捉之下也依旧有螟灾爆发的趋势,对此大司农府上下官员即便是绞尽脑汁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最终只是有人提出火光在夜间会吸引虫类,因此下令让百姓在田边夜间点燃火堆吸引害虫的幼虫,并下令减少对鸟类、青蛙等捕食害虫的动物的捕捉。

        但这些方法实际上连治标都算不上,百姓对于这些其实早就有意识了,只不过没有形成具体的法令罢了,就连田间结网的蛛蝥,因其结网有除虫之效,百姓也很少会去清理这些蛛蝥和蛛网。

        倒是柴玉这位尚方令,在刘辩的建议下设计了一个诱捕害虫的粘虫板,造价低廉,通过使用桐油和最为廉价的黄麻布制成粘板,悬挂在田间诱捕螟蝗幼虫,能够在各郡县普及。

        并且刘辩还下令,各郡县百姓要在水田饲养鱼苗,并在水田中养育鸭禽,官府可以以无息利率借贷给百姓购买家禽和鱼苗。

        鱼苗的价格很低,中原地区一篓鱼也不过是二、三十钱,若是水网密布的地区,一篓鱼也就十钱出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