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时如何肢解牛羊猪,也是必须按照严格的礼法执行。
牛分12体,分别为2份肩胛(20汉斤/份)、1份脊背(16汉斤/份)、3份肋排(10汉斤/份)、2份后腿(24汉斤/份)、4份腹腩(8汉斤/份),重曰200汉斤的牛牲的头、前蹄及内脏焚烧归天。
羊分7体,2份肩胛(16汉斤/份),1份脊背(12汉斤/份),2份肋排(10汉斤/份)和2份腿肉(8汉斤/份),羊牲的头、前蹄及内脏焚烧归天。
猪分6体,1份肩胛(20汉斤/份),1份脊背(16汉斤/份),3份肋排(12汉斤/份)和1份腹腩(16汉斤/份),猪牲的头、前蹄及内脏焚烧归天。
只不过这一次,刘辩下诏表示,地神后土是善良仁慈的母神,定然是不希望见到她哺育的人民浪费肉食。
因此下诏只将三牲的头焚烧祭祀,前蹄及内脏则是交给官署食堂,由御厨切成肉片,辅以姜桂去腥,与骨同炖熬成三牲汤,根据官秩发放至每一位官吏的手中,让百官一同品尝胙肉的滋味,以作为上半年百官辛劳的奖赏。
而三牲的其余部位,肩胛为尊,其次脊背,再次肋排,而后是后腿,最次则为腹腩。
后汉通常是以肩胛赐诸侯王,脊背赐三公,肋排赐九卿,后腿赐宗室勋贵,腹腩赐列侯,不过若是身份地位不同,所获赐的部分不一定非要按照不成文的惯例。
当太常卿郑玄开始高声唱名,宣告天子即将分发胙肉时,坛下百官虽屏息凝神,眼中多少流露出一丝期盼。
能够得到天子分赐的胙肉,自然也是得天子信重和宠幸的象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