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毗也看出糜竺是只知道“八议”的表象,不知其内里,并非存心侮辱,连忙解释道:“八议只可酌情减罪,未必能免死。况且倚仗‘八议’免罪,对我等士人是莫大的羞辱。”

        但是按照不成文的“八议”论处,张延其实也不是不能保住一条性命。

        八议者,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也。

        有资格被纳入八议考量范围的,也就是皇亲、故旧、贤臣、能吏、功臣(包括功臣后人)、权贵(三公九卿)、勤臣、前朝后裔这八种人。

        八议也并非是免罪,而是从轻发落,但若是所犯罪责过重,也难逃一死,有时甚至是不给予减免罪责,而是给予一份体面,即“刑不上大夫”。

        刑不上大夫,并非是说不对士大夫用刑,而是免于让他们在公开场合遭受刑罚,给士大夫一个体面。

        比如被判斩首的士大夫,若是符合八议,天子也许会准许其服毒、自刎等,以自尽的形式代替律法的处罚。

        而其余肉刑,则是不公开展示,并且屏退官吏、狱卒,只留下行刑之人。

        按理说,以张延的身份,还真符合八议的考量范围,可以进行减免罪责从轻发落。

        张延是留侯张良之后,是“功臣之胄”,符合议功。

        昔日世祖光武帝对犯贪腐罪的邓禹族侄,也曾以“功臣之胄,议减一等”宽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