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发现彻底颠覆了沈墨的推论。
林秋棠所做的,远比制造幻觉要复杂和高明。
她并非在扭曲个体的感知,而是在构建一个巨大的、可供多人同时接入的群体潜意识网络。
那些枕头里填充的天然致幻纤维,并非直接作用于视觉或听觉,而是充当一种生物信号的放大器;而那段诡异的声频,则是引导个体脑波与网络频率同步的“调谐叉”。
一旦同步完成,个体的记忆便会像数据流一样汇入这个共享池,实现记忆的读取与共享。
那只蓝布枕头,根本不是什么诅咒的源头,它是一个精巧绝伦的终端密钥,是接入那个梦境世界的个人端口。
就在沈墨在科学的迷雾中艰难探索时,苏晚萤正在阁楼昏黄的灯光下,进行着一场截然不同的探索。
她面前摆着一只破旧的童鞋,是从阁楼最深的角落里一个积满灰尘的木箱中找到的。
鞋子小巧,皮革已经干裂,但鞋底一个模糊的刻印依然可辨——是个“沈”字。
这无疑是沈墨童年时的遗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