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萤没有用现代的胶水,而是遵循着一种古老的修补工艺。

        她将粗韧的麻线浸泡在温热的桐油中,待其完全吸收,再用两根钢针,一针一线地沿着鞋子开裂的缝隙重新缝合。

        她的动作轻缓而专注,口中无意识地哼唱起那首《安魂谣》,但曲调却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微妙的偏转,变得更加悠扬而空灵。

        当最后一针穿过皮革,她轻轻收紧麻线,打上一个完美的死结时,奇异的一幕发生了。

        鞋子内衬的布料上,竟缓缓渗出几滴淡粉色的液体,仿佛凝结的露珠,散发着酷似初春樱花的清甜气息。

        苏晚萤心中一动,立刻取来一张用于暗房冲洗的感光相纸,小心翼翼地将那滴液体滴了上去。

        光影变幻,相纸上并未出现任何影像,却在液体浸润过的地方,缓缓浮现出纤细的线条,最终勾勒成一幅简易的地图。

        地图上用小小的圆圈标注了七处地点,苏晚萤认出,那都是当年参与“摇篮计划”的几个家庭在城中的旧居地址。

        而所有地点的连线最终都指向一个中心——向阳福利院。

        在地图的右下角,还有一行用更小字体写就的注释,字迹娟秀,却内容骇人:“穿它的人,不会留下脚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